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前沿 > 正文 课改前沿
“对话”在校本研修中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日期:2008-12-27 10:21:59   来源:蒸淀小学
现在提倡的“校本研修”,正在回归教师研究的本来面目,正在形成“研修一体”的新格局。它将冲破学校教研、科研、进修割裂的局面,非常明确地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透析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我们不难看出:“校本”促进“师本”,“师本”落实“生本”。通俗地讲,校本研修使教师得到实惠,最终将使学生得益。
然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校本研修要取得显著成效其关键突破口在哪里?我们学校教导部门在经过阶段性实践后,认为只有多渠道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以“对话”方式增加交流、反思、感悟的机会,才能使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得到专业指导和经验积累。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在校本研修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与平时如何深化校本研修,拓展“对话”途径做好引领导向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校内,除了上公共网站或利用搜索引擎寻找教学研修所需信息,通过发帖子或在线交谈等形式和校外人群随意交流外,我们利用校园网为教师校本研修构建三个平台。其一即校内同伴的对话交流平台。
 青年教师喜欢网上交流,这与他们的兴趣特点有关,也有利于形成宽松、平等的对话氛围,会给参与者带来一种轻松、有趣的心情,有益于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尤其是现在,教师的工作负荷都不轻,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自然成正比增加。既然他们喜欢,能让大家以较轻松的心态投入其中,并吸引他们时常上网驻足逗留,何乐不为呢?
 网上交流的许多优点。首先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要有短暂时间即可写上几句。这对办公室比较分散的学校来讲,淡化时空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其次是表达更加自信,不受场合约束;阅读更加随意,没有倾听发言的即时性局限,想看谁的就看谁的,还可以多次阅读,反复琢磨。当然网上交流也有它的缺陷,主要是有些思想用文字表述比较困难,肢体语言无效,可供选择的表情符号有限。年纪大的教师受青年人的影响,也兴致勃勃,但毕竟输入速度慢、操作不太熟练,给交流带来一定影响。两相比较,显然优势大于弱势。
网上交流实质性的收获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己见付诸文字,让朦胧的想法清晰起来,让零散的火花聚集在一起,使自己真实的心声,记录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积淀在职业生涯里,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扩充和传播,都是有益的。
再则就是如何深化校本研修的问题。过去的学校教研组活动,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总体上是以同伴互助为主。但事实上,同伴互助之前或之后,都客观存在着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这是由教师工作的个体性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并产生教学困惑,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自我消解困惑,中间必然地伴随我们现在所说的反思。一些优秀教师早就在自发地撰写“教后记”或“教后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只是过去大多以课后反思为主,进行自觉反思的教师较少。
我们现在对教师的反思活动特别的关注,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但光从理论角度去阐述反思的类型、反思的内容,还不足以促进教师反思的深化。事实上,由于长期从事以重复性为特征的日常教学工作,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见惯不怪,习以为常。这时,自我反思的深化,就需要得到“局外人”适当的专业引领,给予点拨,走出误区。
我们现在提倡的同伴互助,主要形式就是一起商讨解决学生的某些学习困惑、解题错误等,这时候,集体的智慧和资深教师的经验,往往是有效的。而当涉及课改理念的落实,新编教材的把握等问题时,则同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陷入谁也说不清、想不明的境地,从而产生纵向专业引领的迫切需求。同样,为使教师们摆脱“同水平反复”,避免同伴互助的平庸化,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仍然离不开专业引领。然而新课改的开放性与生成性,使得不少专家观点相左,经常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因此,为了推动校本研修的深入,一方面我们尽可能地争取专家的支持,适时请一些专家、行家来校作现场指导,举办讲座,召开小型研讨会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们要勇于打破“专家神话”,把自己看作专家,在研修中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由此,我们觉得应当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与专业感悟能力。经过比对、查阅资料以及反复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校本研修并显著提高其实效性,有必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调教学反思就是自我内心的对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外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就如我们学校一位老师讲的那样:“教学反思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反思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具体来说,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
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切实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1)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因此,碰到问题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想办法来克服或者解决。另外,要注意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而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讨。
(2)不断积累具体经验
进入教学反思后,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写反思日记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教学活动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供日后分析、概括和验证。当然,他人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都可在自己写反思日记时有所体现。经验是不断积累的,为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可以多听课,尤其青年教师往往经验不足,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听专家型教师的课程,也要听一些非专家型教师的课程,这样除了可以学习他人积极的地方外,还可以看到他人不足的地方,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好的方面避免不好的方面。另外一点,就是请别人来听自己的课程,让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之后自己再结合这些评价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
(3)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积累了具体经验,应该在指导教师、同事的帮助下认真分析、讨论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这种分析讨论可以以教研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师这时就应把反思日记、听课等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大胆地一一提出,甚至可采用虚拟的方式,把发生在其他教师身上的问题放在自己身上。最后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外,还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在理论中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
(4)积极的验证
如何知道讨论的结果或者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验证。教师在验证过程中,可以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也就是把讨论分析的结果在部分教学活动中实际尝试,或者可以把讨论、分析的结果分成不同的部分去实践尝试,然后进行对照。这种对照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纵向是和自己以前的教学效果相比较,横向的是和其他同事或者专家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又可能获得新的经验和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讨论、分析、验证,这样能使教学反思活动更加顺畅地延续和循环。
二、强调同伴互助是自身与同行的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同伴互助文化的生成会孕育和滋养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应成为课程改革应有的追求目标。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当前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教师之间的互助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提高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形式,普遍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这是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获益的举措。然而,尽管我们有浓郁的集体主义意识,有优良的教师合作传统,但是在开展同伴互助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教师的心理压力比较大
教室的独立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教室就是一个独立的“班级王国”,教师被分配到每个教室里,与其他的工作隔离开来。正是这种教师孤独文化的制约,导致了教师对同事互助的拒绝。从教师学习的取向看,大体上有两种:表现性目标和学习性目标。持表现性目标的教师,对同事听课的态度是想获得积极的评价,避免消极的评价。而持学习性目标的教师,是想通过同事听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不是表现成就。那些持表现性学习目标取向的老师,害怕把自己真实的课堂表现呈现在同事面前。他们缺乏自信,自我防卫意识强。一个老师说:“大多数的老师不会拒绝你听课,但是他们的心理上并不欢迎,而且你听课,他的表现和平时就不太一样。”这种防卫的意识,使很多教师不愿意主动的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与同事进行切磋。
2、互助的目的不一致
教师之间以竞争为主导的文化使得他们在互助的目的上产生了分歧,不是双赢而是战胜对方。教师之间真诚的互助、完全的互助、毫无戒心的互助,做不到。竞争还是根本的问题。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你想让自己班级的成绩高于其他班级,那么你要有一些精品的东西,你会有所保留,你不会和别人去说,说了的话,别人可能就超过你了。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国教师评价的偏颇,我们的评价是成功与失败的评价,而不是诊断问题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由此造成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
3、教师之间很难在时间上协调一致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感觉新课程使他们的工作量增大,全新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教师要互助,往往会涉及两个或者更多的教师,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表。在紧张的时间安排下,教师很难抽出特定的时间进行同事合作活动。如一位教师说:“有时候遇到我不知道怎么讲的课,我就抽时间跑到老教师那里去听一节,借鉴一下。”
专业互助的途径: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方式有: (1)专业对话。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2)同伴临床互助:同伴教学临床互助的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同伴型的关系能使双方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可减轻传统行政督导给教师带来的压力,降低或消除教师教学中的表演成分,而且也会使担当督导角色的教师发现其他教师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能通过相互讨论与观点的碰撞促进双方的发展与成长。(3)同伴教学辅导:同伴教学辅导是指教师结成教学互助辅导小组,通过共同的阅读、讨论、设计课程、准备材料、示范教学以及课后反馈和讨论的方式来相互学习、相互纠正,以改进教学策略与成效的发展过程。它与同伴临床互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伴教学辅导的过程一般由课程准备、示范教学和课后研讨三阶段构成,更强调教师的相互平等、相互支持、相互学习。(4)合作行动研究:教师即研究者,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研究更多的是行动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实践情景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进而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与理论工作者的合作,也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助。教师间的互助可以使行动研究的问题变得更清晰、更明确,使问题原因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的预设更具多样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研究过程的实施更顺畅、更高效,使反思与总结活动更具有批判性、创新性等。
 学校中的教师合作互助符合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团体合作文化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我们注重积极创造条件,在培训中培养教师主动发展意识,自主寻找互助对象,由人为互助文化逐步过渡到自然互助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强调专业引领即教师与专家的对话
专业引领是提升教师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水平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教材大变动时期,课程改革与教材实验过程中的某些是是非非,不是一般教师的专业敏感性和专业判断能力所能把握的。
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来自专业研究人员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要求强烈。但有时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却令教师感到隔靴搔痒,甚至引起反感。诚如一位教师的直言:“我希望得到专业引领,但请别具体教我一年级数学该怎么教。”的确,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不同的班组会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既有学生方面特殊性的原因,又有教师先前教学种种特殊教法、特殊策略的原因,旁观者很难一一了解。因此,专业人员参与校本研修,除了尽量多听课观察之外,还应努力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过程,真正成为专业思考与实践反思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边调研、边探讨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重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家一步步思考、探索,发现可行的问题解决办法,或引发持续的改进过程,从中启迪教师的思维和智慧,提升教师的认识和理念。
四、强调请教前辈就是自身与历史的对话
这里请教前辈的意思,主要是指我们教师要了解教学的过去,从中筛选、识别今天持续有效的合理部分;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从中寻找、发现可以进一步改进或有所突破的地方。这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过程,旨在更好地解决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翻烧饼,今天全盘否定昨天,明天又来全盘否定今天。同样,用了新教材之后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彻底推倒,重新创建。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可以传承或借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还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而不是一切从头摸索。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同样如此。了解过去是怎么教的,有助于我们明确今天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有助于我们对照目标看清发展的空间。
五、强调请教书本即是自身与理论的对话
 请教书本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在现实条件下,它是教师自身解决专业引领问题的可行措施。实践表明,要使专业理论学习取得实效,首先需要任务驱动,以问题为中心,即带着自己的、真实的问题去检索资料,去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反思+实践”的过程,变完全由经验支撑的随意性问题解决,为由理论和经验共同支撑的研究性问题解决。其次需要内容相关,即针对问题,搜寻、学习有关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目前,课改的全面推进,促使大家比较专注课程论、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读物。此外,还应注意学科教学论与学习心理方面的书籍。不仅要浏览最新的出版物,还要多方搜索过去的研究资料,使实践与理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对话结合起来。
如果问:教师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有什么捷径?那么,自觉地请教前辈“与历史对话”,并且请教书本“与理论对话”,就是一条朴实的捷径。它不一定充分,事事如愿,却常常有效。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校本研修的深化。
上海市青浦区蒸淀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浦区练塘镇蒸淀社区欧风路388号   电话: 021-59820821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